卖冰小伙日入过万背后,被高温限电影响的四川水产业
来源网站:mp.weixin.qq.com
作者:三联生活周刊
主题分类:经济与行业发展
内容类型:深度报道或非虚构写作
关键词:冰块, 高温, 鱼塘, 养鱼户, 客户
涉及行业:
涉及职业:摊贩/店主/小业主, 蓝领受雇者
地点: 四川省
相关议题:无
- 高温和限电对四川水产业造成了影响,导致养殖户需要24小时机器制氧和投冰块降温,成本和保存问题也让大家不敢进货。
- 高温导致鱼生长周期变长,鱼生病的情况也多了,养鱼户的损失增加。
- 冰块的价格涨了3-4倍,导致供不应求,一些养殖户只好买冰块降温。
- 一些养殖户看到赵伟的制冰厂生意火爆,想做制冰生意,但他们听说准备阶段,预定机器、运过来就要几个月,投资也不少,就没再继续问了。
- 限电期间,制冰厂每天利润几千块,赵伟估计两三年就够了收回成本。
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,仅供参考,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。
今年夏季,水电资源第一大省的四川面临电力保供难题。8月15日起,全省(除攀枝花、凉山)开始限电,并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。限电持续了十多天,目前四川已经恢复一般工商业供电,近两日开始降温。
高温和限电,对一些产业链的影响渗透到方方面面。以水产为例,高温状态下,养殖户需要24小时机器制氧,甚至投冰块降温,以降低死亡率;运输过程面临冰块大幅涨价,供不应求;到批发和售卖端,成本和保存问题都让大家不敢进货。这些变化不光影响水产户经营,也最终传导到普通人的餐桌上。
首先是高温。“今年7月高温持续到现在,每天都是三四十度,快两个月了,中间下过几次小雨,不顶用!”老余说一口川味很重的普通话,过去二十年,高温、干旱、暴雨的情况他都遇到过,但像今年这样持续高温无雨的夏季是第一次。
他从7月初就开始担心自家的鱼。安溪镇是丘陵地带,不像其他山区,温度还能比城区稍微低点。另外,他的鱼塘是死水鱼塘,因为政府不允许在自然河流中放鱼苗,当地养鱼户都是人工挖出两米深的水塘。“死水鱼塘怕高温,温度越高,水中含氧量越低。”老余说,正常情况下,28-30度的水温最适合鱼类生长,但今年7月水温就到了40度,“用手摸起来都是热乎的。”
鱼不像人,温度高了会躲起来。鱼缺氧会游到水面上,张开嘴呼吸空气里的氧气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浮头”,是养鱼户第二担心的场景。“我看到浮头就害怕,要赶紧打开塘边的制氧机,往水中充氧。”老余说,通常一个制氧机能供应两三亩鱼塘,如果氧气输送不及时,有的鱼坚持一个多小时就死了,白白的肚皮翻出来,很快就发臭——这是养鱼户最担心的场景。因此,7月开始,老余的鱼塘几乎24小时开着20台制氧机。
“跟人一样,天气热了没胃口吃饭,鱼热了也不爱吃饵料,吃得少、长得慢,在高温的鱼塘里待久了,很容易生病。”老余说,原本每年4-8月是鱼的生长期,今年高温下,鱼生长周期变长,鱼生病的情况也多了。今年6月,他听说有个养鱼户的鱼病了几千斤,死了不少。另外,因高温增加的额外支出也不少。老余算过,最近一个多月鱼塘的用电接近一万元,比春冬季节多出80%。
高温之外,8月中旬开始的限电,让老余又多了笔支出。虽然他的鱼塘电路跟村民生活用电是一条线,每次停电两三个小时,不像工业用电那样全部停掉。但镇上停电不会提前通知,鱼随时有缺氧死去的危险。白天还好,老余在鱼塘里看鱼,遇到停电,随时打开家里那台大功率发电机给制氧机供电,但夜间发电机从不能停。
老余在社交平台上看过不少其他养鱼户的遭遇:夜间停电后,制氧机也停了,夜间的鱼塘原本含氧量就少,天亮了,鱼也死了大半。或者是发电机连续转动,烧坏了,一时也买不到新发电机,鱼也死了。老余记得视频里那些白花花的死鱼,他看了心疼,也害怕自己有同样的遭遇。所以每晚10点多入睡前,他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打开发电机。
“这是我这十几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,也是最辛苦的一年。”老余今年50岁,虽然过去每一年,鱼塘里的鱼都会因病损失一小部分,但像今年这样,周围养鱼户动辄上千斤的损失,他很少见到。他还听说有的养鱼户鱼塘里都是特种鱼,对温度要求更高,塘主只好买冰块降温。但冰块也在涨价,老余没去问冰块的行情,“我这60亩鱼塘,根本买不起冰块”。
老余买不起的冰块,较往年相比,价格涨了3-4倍。一位四川内江市的养鱼户告诉本刊记者,一个60斤重的长方体冰块,往年售价8、9元,今年涨到30-40元,“买不起不说,有时候想买还买不到。”
赵伟是四川省乐山市全福镇人,今年28岁,已经做了十年的水产养殖生意。去年7月,他有了开一家制冰厂的想法,“我自己养鱼、卖鱼,每天要用上百个冰块。做水产生意这些年,我也认识了不少养殖户,夏天都需要用冰块降温,感觉是个能赚钱的生意。”他准备了半年多,投入300万购置两台机器,制冰厂今年4月正式开业。他没想到,开业4个多月,每一天满额生产的2000块冰,从没有卖不出去、剩冰的情况。
赵伟生产的是80斤规格的冰块,一开始他没有涨价,每块10元左右,客户是水产养殖熟人、有冷藏保鲜需求的超市,还有厂子附近的冰雕城。起初他还会在自己的朋友圈、社交平台上拍一些视频宣传自己的工厂,视频大多是工人们在白雾笼罩的制冰间里搬运冰块。开业大概一个月后,他开始接到跨区域调冰的订单,“金口河(乐山市的一个市辖区)打隧道的时候我们送了冰。”
8月,四川限电后,赵伟开始用发电机维持机器,成本涨了不少,每块冰也涨到十几块,但制冰厂的需求反而暴涨。“冰不够卖了,要冰的太多了。我早上四五点起床,就有客户到厂里取冰,有时候夜里12点还有客户过来拿冰块,工人两班倒,24小时工作。真是人算不如天算,刚开业的时候,根本没想过生意会这么火。”赵伟说,新增加的客户有学校、医院、市区里的写字楼,甚至还有监狱的工作人员也找他买冰。
他没怎么做过宣传,但赵伟跨区域送冰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。成都的水产从业者、大型超市经营者都给他打过电话购冰,因为路途远,冷藏车运输成本高,卖去成都的冰块比普通定价高出十几元,一块冰40元左右。他听说,“成都一些室内滑雪场都买不起冰了,成本太高,干脆不开门了。”
有时候,镇上的老人也会去赵伟的工厂买冰。六七十岁的老人,白天有时还要在庄稼地里干活,晚上镇子还在停电,“太热了,他们就骑个电动车,来搬一两块冰走,我就让他们自己挑,直接搬走,不能收钱,一两块怎么收钱嘛,都是看着我长大的邻居。”
工厂进入了最繁忙的生产期,制冰机器24小时生产,赵伟新购买的一台机器还在路上。与本刊记者通话中,轰隆隆的机器声成为背景音,赵伟的语气反而很平静。他算了下,工厂每月的电费、柴油费用在8万元左右,限电期间,制冰厂每天利润几千块,去年建厂时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收回成本,现在估计两三年就够了。还有水产户看他生意火爆,给他打电话询问开制冰厂的过程,想做制冰生意,“但他们听说准备阶段,预定机器、运过来就要几个月,投资也不少,就没再继续问了。”
杨常青是四川泸州市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卖鱼老板,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从养鱼户的鱼塘里收鱼,拉到几十公里外市区的批发市场售卖,今年是他入行的第十年。他告诉本刊记者,八九年前,他拉一货车鱼到批发市场,路上从来没用过冰块。当时死鱼或者鱼变质的情况经常发生,但也有人买,“那时候物价便宜,客户对品质要求也不高。”
大约从2019年开始,杨常青开始在车里加冰块,给鱼降温。他解释,客户对鱼的质量要求提高了,“以前只有鱼的质量出问题我才加冰,像是鱼皮光泽不对、摸起来刺手或者稍微用力鳞片就掉了,这些情况我会加冰,没问题我就不加,现在基本上第一步装鱼进车的时候就要加冰,今年夏天泸州持续高温,用冰量比之前多了好几倍。”
杨常青收鱼的主要品种是常见的家鱼,客户主要是泸州、重庆的超市,零售商和酒店餐馆。今年他感觉水产生意尤其难做,原因之一是限电后,冰块价格太高。杨常青主要从批发市场内一家制冰厂购买冰块,每块30元,比去年涨了20元,每车需要30块冰,就意味着他在冰块上比去年多花600元。他每天都在想办法节省冰块的使用,比如用温度较低的井水替换冰块,一个轻型卡车装鱼所需的水量,每车大约30元,虽然这也比去年15、20元一车水的价格上涨了点,但他还能承受。他要节省出几百元,应对高温下更多的支出。
限电让冰块涨价,高温则让收鱼的价格变高了。“天气热,对收鱼价格的影响很大。”杨常青的普通话很标准,他似乎有很多苦楚,语速也比较快。“平时我们不止收四川的鱼,像是湖北、湖南、江西来的鱼,这些‘鱼米之乡’本来鱼就多,养鱼成本也比较低,我们收鱼的价格也比较低,拉到泸州卖能挣钱。但一到夏天,这些外地的鱼在运输途中可能出现问题,就不敢拉到我们这边,今年尤其严重。”
杨常青以今年四川常见的四十度高温为例,“气温四十多度,地表温度五六十度,车还在路上,鱼就开始变质了,所以外地来的鱼基本没有,全靠泸州当地供应,养鱼户不像种庄稼的人那么多,本地的鱼始终不够,我们收鱼的话价格就高个几毛,卖出去涨几毛,但是因为高温和限电,客户也怕买多了回去卖不掉,然后鱼变质,现在来市场买鱼的人也变少了。”
为了应对泸州水产市场销量少的情况,杨常青也经常收鱼去重庆这样大一级的水产市场售卖。虽然重庆比泸州远,路上多出一个多小时,但重庆的酒店、饭馆客户比较多,生意好点。但最近重庆又新增了本土病例,“重庆不准办宴席,管得很严,饭馆买回去也卖不掉。有些市场还给封了,我不敢过去,怕去了回不来。”
现在,杨常青每天凌晨2点开着他的轻型卡车出发,去乡镇的养鱼户收鱼。车上装着两个200升的渔业液压氧气罐,能给鱼供两天的氧气。收完鱼,换一车温度低点的井水回到市场。过去他一天收六七千斤鱼,现在也不敢多收,“车上装个三四千斤鱼我心里都发慌,怕当天卖不出去,养着还亏本。”通常,他能在中午回到批发市场,在露天的市场里,顶上搭了些简易的棚子,没有电风扇,杨常青给车厢里的鱼加些冰块,然后坐在车厢上,裸着上半身等客户来买鱼。
他觉得自己运气特别不好,过去一个月,他的卡车在路上爆过三次胎,“耽搁在路上的时间一长,鱼就容易变质,而且在市场卖鱼有固定的时间,去晚了人家买鱼的都走了,一天净亏损一万多。以前多的时候一天赚几千,少的时候赚几百,现在每天能不亏损就不错了。”
不过即使这样,杨常青也不觉得自己是最辛苦的,“我们不想挣辛苦钱可以在家待着,也不用承担亏本的风险,最苦的是养鱼户。”养鱼二十年的老余告诉本刊记者,今年鱼饲料每吨涨价1000元,鱼在高温下更容易生病,他现在担心的是9月,到了卖鱼的高峰期,鱼价会下跌。而赵伟担心的,是他的工厂冰块产量供不应求。按物流显示,今天,他的第三台制冰机器就要到货了。